「救贖歷史」(History of Redemption)與「世界觀敘事」(Worldview Story)──其實都試圖描述聖經整體的「大敘事」(meta-narrative),只是角度不同。下面我會從聖經神學、系統神學與當代詮釋學的角度,說明兩者的關係與差異。
一、救贖歷史(History of Redemption)──上帝在歷史中的行動
這個觀點源自**改革宗神學(Reformed Theology)與聖經神學(Biblical Theology)**的傳統,特別強調:聖經不是人尋找上帝的故事,而是上帝在歷史中為人施行救贖的故事。
主要特色
- 焦點是上帝的作為(acts of God):從創造、墮落、揀選、出埃及、立約、基督的降生與復活,到新天新地。
- 時間性強:強調歷史中逐步的啟示與救贖進程(progressive revelation)。
- 基督中心:所有歷史都指向基督的救贖工作(cf. 路24:27, 約5:39)。
- 神學目的:顯明上帝的榮耀與救恩計畫的展開。
典型代表如:
- 格哈德‧馮‧拉德(Gerhard von Rad)的《救贖史神學》
- 梅瑞迪斯‧克萊恩(Meredith Kline)
- 傅瑞德(Geerhardus Vos,《Biblical Theology》)
- 現代的 Ben Witherington《Biblical Theology: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anon》也延續這個方向。
在這個觀點下,聖經是一部救贖歷史的記錄:上帝從創世到新創造,一步步實現祂的救恩計畫。
二、世界觀敘事(Worldview Story)──上帝的真實世界觀
這個觀點受敘事神學(Narrative Theology)與聖經世界觀研究(Biblical Worldview Studies)影響。它問的是:聖經的整體故事如何塑造我們看世界、看人、看上帝?
主要特色
- 焦點是故事的結構與意義:聖經作為一個完整敘事,描繪了「世界是什麼、出了什麼問題、上帝怎麼解決、未來將如何」。
- 強調信徒的身分與使命:我們被邀請「進入」這個故事,成為上帝救贖行動的一部分。
- 神學與倫理結合:聖經故事不只是啟示,更塑造世界觀與行動模式。
📖 典型代表:
- N. T. Wright《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
- Craig Bartholomew & Michael Goheen《The Drama of Scripture》
- Lesslie Newbigin(萊斯利‧紐畢真)提出「聖經故事是基督徒世界觀的框架」。
這個觀點更像是「詮釋視角」:它不僅關心上帝做了什麼,也關心信徒如何用聖經的故事理解世界。
三、兩者的關係:不同角度,同一故事
| 面向 | 救贖歷史(History of Redemption) | 世界觀敘事(Worldview Story) |
|---|---|---|
| 焦點 | 上帝在歷史中的行動 | 聖經故事塑造的世界觀 |
| 核心問題 | 上帝如何救贖人類? | 上帝的故事如何定義現實? |
| 強調 | 神學與歷史的連續性 | 故事與信徒的參與 |
| 神學傳統 | 改革宗聖經神學 | 敘事神學、宣教神學 |
| 結果 | 建立救恩的歷史框架 | 建立信仰的生活框架 |
換句話說:
「救贖歷史」描述了上帝如何在歷史中拯救世人。「世界觀敘事」描述了我們如何活在這個救贖故事中。二者不是對立,而是互補:救贖歷史是「內容」,世界觀敘事是「詮釋與應用」。
四、整合觀:聖經作為「救贖歷史的世界觀故事」
現代神學家如 Ben Witherington、N. T. Wright、Christopher Wright 都強調整合的視角:聖經的故事既是歷史性的救贖事件記錄,也是世界觀性的敘事框架。它有歷史真實性(redemptive acts truly happened)。也有詮釋意義(those acts reveal 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
因此我們可以說:聖經不是單單「歷史」,也不是單單「寓言」,而是上帝救贖世界的真實故事。
五、總結
聖經敘事同時是 History of Redemption(救贖歷史)也是 Worldview Story(世界觀故事)。若從上帝的行動看,它是救贖歷史;若從人如何被邀請參與這故事看,它是世界觀敘事。用一句話總結:聖經是上帝在歷史中所寫下的救贖劇本,而我們被呼召成為這故事的見證人與演員。
聖經大敘事架構圖:救贖歷史 × 世界觀故事
【時間軸:救贖歷史(History of Redemption)】
────────────────────────────────────────────▶
創造 墮落 應許與揀選 彌賽亞成就 教會使命 新創造
(Gen 1–2) (Gen 3) (OT Covenant) (Gospels) (Acts–Rev) (Rev 21–22)
│
│
│
▼
【意義軸:世界觀故事(Worldview Story)】
────────────────────────────────────────────▶
上帝是誰? 世界出了什麼問題? 上帝如何行動? 我們身分是誰? 盼望的終局是什麼?
────────────────┬──────────────────────────────────────┬───────────────
│ │
│ │
▼ ▼
┌────────────────────────────────────────────────────────────────────┐
│ │
│ 🕊 救贖歷史是「上帝在時間中的作為」 │
│ 世界觀敘事是「信徒在故事中的位置與意義」 │
│ │
│ ➤ 兩者交會之處: │
│ - 我們在歷史中參與上帝的救贖行動(Mission Dei) │
│ - 我們用這故事來看待現實、倫理與文化(Biblical Worldview) │
│ │
└────────────────────────────────────────────────────────────────────┘
分段解說
① 創造(Creation)
- 救贖歷史:上帝創造天地與人類,建立美善的秩序與關係。
- 世界觀故事:上帝是創造主,我們是受造者,受召管理受造界。
- 核心真理:世界本為「極好」,上帝的主權是根基。
② 墮落(Fall)
- 救贖歷史:人違背上帝,罪與死亡進入世界。
- 世界觀故事:人類破壞與上帝、他人、自然的關係。
- 核心真理:所有破碎的根源是人自以為神。
③ 應許與揀選(Promise / Covenant)
- 救贖歷史:上帝呼召亞伯拉罕,以色列成為祝福萬民的器皿(創12:1–3)。
- 世界觀故事:上帝透過一個群體示範祂國度的秩序與公義。
- 核心真理:救贖是透過關係與約的歷史展開的。
④ 彌賽亞成就(Christ / Redemption)
- 救贖歷史:耶穌在歷史中成就救恩——道成肉身、十架與復活。
- 世界觀故事:這是世界真故事的中心;一切現實以基督為軸心。
- 核心真理:十字架是歷史與世界觀的交叉點(God’s act + human meaning)。
⑤ 教會使命(Church / Mission)
- 救贖歷史:聖靈降臨,教會誕生,福音向萬國傳揚。
- 世界觀故事:信徒活在「已然未然」之間,見證新創造的臨在。
- 核心真理:我們被召參與上帝的救贖行動(Missio Dei)。
⑥ 新創造(New Creation)
- 救贖歷史:歷史終局是新天新地,神與人同住(啟21–22)。
- 世界觀故事:盼望塑造現實;信徒以未來的榮耀活在當下的世界。
- 核心真理:上帝更新一切,故事以榮耀收束。
總結:兩軸交叉的啟示
| 維度 | 救贖歷史(時間) | 世界觀故事(意義) |
|---|---|---|
| 起點 | 上帝的創造 | 世界的意義從上帝而來 |
| 高潮 | 基督的救贖 | 故事的中心在十字架 |
| 結局 | 新天新地 | 世界觀的盼望與使命 |
| 我們的角色 | 參與歷史的救贖進程 | 活出被救贖的生命方式 |
一句話總結:
聖經的大故事是:上帝在歷史中救贖世界(History of Redemption),並邀請我們在生活中活出這個故事(Worldview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