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的名(the Name of YHWH)」在舊約中的發展脈絡(從創世記至先知書)

以下是〈耶和華之名在舊約中的發展脈絡(從創世記至先知書)〉的神學與文學主題分析:


一、創世記:從呼求神名到約的啟示

  • 創4:26:「那時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 這是聖經中第一次出現「求告耶和華名」的記載,標誌著人類敬拜的開始
    「求告」(קרא בשם YHWH) 在希伯來文中是禱告與敬拜的專用語,象徵人對神主權的承認。
  • 創12:8;13:4;21:33;26:25→ 亞伯拉罕、以撒在築壇時「呼求耶和華的名」;
    表明「耶和華的名」與立約與敬拜中心密切相關,是族長信仰的核心。
  • 創22:14:「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
    → 神的名成為神自我啟示與拯救行動的記號

神學重點:在族長時期,「名」代表神的臨在與信實;祂的名與祂的約不可分離。


二、出埃及記:名的啟示與救贖行動

  • 出3:13–15:神向摩西啟示祂的名:「我是自有永有的(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 這是神學史上最關鍵的「名的啟示」:神的「名」代表祂是「行動中的存在」,是守約施慈愛的拯救者
    神說:「這是我的名,直到永遠」(v.15),表明「耶和華」作為救贖者之名,成為以色列的記號。
  • 出5–15章:埃及十災與出紅海的記敘不斷重複一句話: 「我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出9:16)。
    神的作為目的是顯明祂名的榮耀——祂的名等於祂的榮耀(כבוד)。
  • 出20:7:「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 「名」與聖潔相連;以色列被呼召尊祂的名為聖。

神學重點:出埃及事件將「名」與「救贖」結合起來,確立「名=臨在=拯救」的神學結構。


三、申命記與歷史書:名的居所

  • 申12:5, 11, 21:「耶和華要選擇使祂的名安居的地方。」
    → 「耶和華使祂的名住在那裡」成為聖殿神學的根基。
    神的名不僅是祂的啟示,也是祂「居於其中」的臨在象徵
  • 撒下7:13;王上8:29:所羅門建殿後禱告:「願你眼目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說『我名必立在那裡』的地方。」
    → 「名」成為聖殿與盟約臨在的符號

神學重點:神的名居於祂所選的地方,表明祂既超越又臨在於以色列的敬拜中。


四、詩篇與智慧文學:讚美與信靠之名

  • 詩8:1:「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 「名」象徵神的榮耀與統治
  • 詩20:7:「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題耶和華我們神的名。」
    → 「名」象徵信心的對象,是信靠的力量來源
  • 詩113:1–3;詩135:1–3:「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的名!」
    → 敬拜詩的中心不在於儀式,而在於「頌讚祂的名」——即頌讚祂的性格與作為。

神學重點:詩篇將「名」推向敬拜核心,成為信徒經驗神臨在與信實的語言。


五、先知書:名的榮耀與救贖

  • 以賽亞書:神為「因我名的緣故」而施行拯救(賽48:9–11;63:12,14);
    → 「名」是神榮耀的標誌,也是祂救贖行動的動機。
    Goldingay 指出:以賽亞中「神的名」等於「神在世界中可經驗的榮耀與能力」。
  • 耶利米書:「我曾稱你為名」(耶11:19;14:9)——神的名與祂的約民身份連結;
    「凡稱為我名下的民」成為以色列的身分認同(耶14:9;代下7:14)。
  • 以西結書:神因「我名的緣故」而不滅絕以色列(結20:9,14,22,44);
    → 「名」成為神守約之愛審判後復興的根基
  • 約珥書2:32:「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
    → 「名」的救贖意義最終被普世化。

神學重點:先知書將「耶和華的名」提升為救贖歷史的軸心

  • 因祂名的緣故,神施行拯救;
  • 因祂名被褻瀆,神行審判;
  • 最終,萬國要承認祂的名(賽66:19;亞14:9)。

六、結論:舊約神學中「名」的三重層面

層面聖經時期神學意義
啟示層面創世記–出埃及記神的自我揭示:「我是自有永有的」
臨在層面申命記–歷史書神的名「住在」祂所選的地方
敬拜與救贖層面詩篇–先知書人呼求、讚美祂的名,因祂名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