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神學」(Tension Theology)——即:聖經同時啟示兩個看似矛盾,卻都是真實的真理,而人有限的理性無法完全統合,但並不構成邏輯矛盾,而是奧祕中的張力。
三一論、基督論、預定論這三項教義是基督教信仰最高深的三個領域,因此是「奧祕 vs 矛盾」最典型的例子。
一、三一論:一位神、三個位格
(The Trinity – The Unity and Plurality of God)
聖經的兩邊真理: 神是「一位」,申命記 6:4 — 「耶和華我們的神是獨一的主」雅各書 2:19 — 「神只有一位」。 但祂也是「三位」:父、子、聖靈,太 28:19 — 奉「父子聖靈的名」(單數)施洗,約 1:1 — 道與神同在,又是神,徒 5:3–4 — 聖靈等同神。
這兩者如何保持張力而不矛盾?不是:三個神(多神論),一個神三種模式(形態論)。一個神帶三個功能(功能論)而是:本體(essence) → 一,位格(persons) → 三。同時為真,但不在同一層面 → 不是矛盾,而是奧祕中的張力。
張力神學結論:
- 神的本質是一(Unity)
- 神的位格是三(Diversity)
- 人的理性無法完全理解,但聖經清楚啟示兩者都為真。
這是張力神學的經典示範。
二、基督論:一位基督、兩種本性
(Christology – One Person, Two Natures)
聖經的兩邊真理: 基督是完全的神。約 1:1 —「道就是神」,西 2:9 —「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祂裡面」。 基督也是完全的人,來 2:14 —「祂與我們一樣有血肉之軀」,約 19:28 — 祂會口渴,太 4:2 — 祂會飢餓。
問題:怎麼可能既是神又是人? 若是:一部分是神性 + 一部分是人性 → 錯(那是混合論),有時候是神性,有時候是人性 → 錯(那是形態論),那就變成矛盾。
正確:基督一位格、兩性同存
(迦克墩信經的四大否定)不混淆(without confusion),不改變(without change),不分離(without division)
不分割(without separation)。神性完整,人性完整,但聯合於「一位基督」。
張力神學結論:
- 神性與人性各自完整,互不抵消
- 聯合於同一位格,但不混合
- 這不是邏輯矛盾,而是有限理性難以全面理解的奧祕
三、預定論與自由:神主權 vs. 人責任
(Predestination – Divine Sovereignty & Human Responsibility)
這是改革宗神學最明顯的張力。
聖經的兩邊真理: 神完全掌權(主權、預定、揀選),弗 1:4 —「創世以前揀選了我們」,羅 9:15–16 —「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那施恩的神」。 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自由、責任、悔改)創 4:7 — 罪伏在門前,你當制伏它,徒 2:38 —「你們要悔改」,羅 10:9 — 要用口承認,用心相信。聖經從不把人責任和道德自由取消。
那兩邊如何同時成立?(張力神學)改革宗答案:神的絕對主權+人的真實責任,奧祕中的張力,而非邏輯矛盾。因為:神從祂的無限角度掌權(宏觀),人在有限角度真正選擇(微觀),兩者不在同一層面上,因此不矛盾。
范泰爾(Van Til)解釋最清楚:在神的理性中,主權與責任完全和諧;在人的理性中,兩者似乎緊張。這不是矛盾,而是「有限 vs 無限」的問題。
四、張力神學的總體結論
張力神學並非說:「兩邊都對,不需理解」,「信仰不需要理性」相反地,它的意思是:
1. 聖經啟示的真理並列存在:神學的任務不是抹掉一邊,而是全然接受啟示的完整性。
2. 真理超越人類邏輯的能承載度—有限者無法完全理解無限者。
3. 張力不是矛盾,而是奧祕的深度。矛盾 → 兩項真理在同一層次互相否定。奧祕 → 兩項真理在不同層次互補而未被完全理解。
4. 張力的中心統一點在「基督」。基督是:神的啟示(使超越者自我敞開),神人的聯合(最高張力,救恩的中心(預定與責任的交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