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教室~2025-12-02
經文:雅各書1:9-11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記得以前在澎湖當兵,那時候澎湖還沒有完全開放觀光,非常純樸。剛去馬公的時候,全市只有一個路口有紅綠燈,其他路口頂多是閃黃燈,偶有機會休假去一些離島或是跟長官去離島視察,街上除了軍人,就是當地居民,幾乎很少看到觀光客。記得曾去到一個很小的離島,跟島上居民聊天時,他們說離島的生活物資很缺乏,因為島上無法種菜,豬肉、牛肉都要回到馬公採買才有得吃,所以他們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幾乎天天都只能吃螃蟹、旭蟹、海參、海膽、干貝、小管和各種海魚過日子,真的是吃得很辛苦,缺乏(窮)得只能吃海鮮了!
到底什麼是貧乏?窮,又是哪一種窮?如果真的要從「心靈的貧窮,物質的富有」和「物質的貧窮,心靈的富有」選一個,哪一個比較好呢?但無論如何,千萬不要落得更糟糕的狀況──心靈、物質都貧窮。事實上,真正影響我們生命喜樂與滿足的,不單是生活處境的順遂和物質的豐富,有些人處境已經很好了,還是覺得自己過得不夠好;有些人已經很富足了,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很窮。所以,比生活處境和物質更讓人需要去思想和面對的,是心靈的處境和心靈的貧窮、缺乏,這樣的心靈絕不會因為物質的豐富而感到喜樂和滿足。
雖然雅各在此想要說的卑微和富足,更多是偏向指生活處境上和物質上的,但終究背後想引申出來的,乃是希望所有散居在各地的基督徒,無論面對順境或逆境、貧窮或富足,都應該檢視並思考內在心靈和生命的光景。從雅各給我們的提醒,我們一起思想幾個關於卑微和富足的屬靈功課:對於卑微的升高,我們要思想的是「深度/高度」──務要追求生命的深度,不要追求生活的高度,以及「心靈/物質」──務要追求心靈的富足,不要追求物質的富足;對於富足的降卑,我們要思想的是「不朽/必朽」──務要追求不朽的事務,不要追求必朽的事物。
一、深度/高度
務要渴慕追求內在生命的深度,不要徒然追求外在生活的高度!
從字面來看,卑微的升高當然應該喜樂。升職、加薪誰不高興?但如果升高所要面對的壓力與責任是我們的智慧和身量無法負荷和承擔的,那麼就不見得會喜樂了。給我們再高的位子、再多的金錢,卻可能壓垮我們的身、心、靈,那值得喜樂嗎?許多人無止境地追求更高的學歷、更高的薪水、更高的地位、更高的職位、更高的成就……,卻在得到更高的一切之後,身體、心靈都付出慘痛的代價,毫無喜樂可言,更無法感到滿足。
所羅門王豈不是步步高升?豈不是擁有空前絕後的智慧、財富、地位、愛情、事業?但當所羅門幾乎站在人生的頂天之處時卻說:「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傳道書1:2-3)爬到人生的巔峰又如何?如果沒有生命的深度,一切也只不過是虛空!不要以為卑微的升高就可以喜樂,就可以感受到富足和滿足,真能因卑微的升高而喜樂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的學歷、職位、成就、薪水,而是因為我們內在生命的深度(身量的問題)。不要徒然追求外在生活的高度,務要渴慕追求內在生命的深度。如果內在生命沒有深度、身量,那麼很可能就會像網路流傳的那首歌:「本來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現在是匆匆忙忙、連滾帶爬。」所羅門的晚年就是如此,雖擁有外在生活的一切,卻落得不勝唏噓地收場,所以與其追求眼前的、外在的升高,不如竭力追求屬靈生命的深度。
另一個相對於所羅門的是使徒保羅,保羅原本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但自從認識耶穌、蒙召之後,人生就似乎往低處走。從人的眼光來看,保羅從原本是捉拿人、關押人的,淪為被關押的囚犯,從富足走向卑微,但保羅裡面的喜樂與滿足卻遠勝過他關押人的年代。保羅的宣告如同雅各書所說的:落在百般試煉中,都有大喜樂,這是因著保羅在基督裡內在生命的深度,他呼籲我們要追求在基督裡,才能使生命的深度和身量增長。因此不要在乎我們所度過的環境如何,只要操練、保守自己在基督裡,每一天,每一個環境,每一件人、事、物都可以成為累積生命身量的養分!
我很喜歡那首詩歌《每一天》:「每一天所度過的每一刻,我得著能力勝過試煉;我倚靠天父周詳的供應,我不用再恐慌與掛念。祂的心極仁慈無可測度,祂每天都有最好安排,不論憂或喜祂慈愛顯明,勞苦中祂賜安泰。每一天主自己與我相親,每時刻賜下格外憐憫;我掛慮主願安慰與擔當,祂的名為策士與權能。祂保護祂的兒女如珍寶,祂熱心必要成全這事,『你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這是祂向我應許。」盼望我們都能因著在基督裡,讓每一天中的每件人、事、物和環境成為增長生命深度與身量的養分和祝福。
二、心靈/物質
務要竭力追求心靈的富足,不要盲目追求物質的富足!
卑微的升高,其中「卑微的」不是指物質上的缺乏,而是指心靈的光景。今天許多人的心靈是貧窮的、卑微的、破碎的、痛苦的、受壓制的、被綑綁的,無論物質上有多豐富,心卻得不到醫治、釋放、平安、自由、喜樂、滿足。耶穌來到世上的主要服事就是要使人得著心靈的豐盛和自由。耶穌開始生平的事奉時便宣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這是「卑微的升高,就該喜樂」的最佳詮釋,是上帝藉著聖靈要做在每一個卑微的人身上的應許和祝福。
但當耶穌開始了這「使卑微的心靈升高」的服事,當時的社會中卻不是每個人都領受到耶穌藉著聖靈恩膏服事所帶來的祝福,因為大多數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卑微的;反過來,多少文士和法利賽人、祭司和長老以及猶太人自以為是、高高在上,不僅瞧不起外邦人,視之為無物,連對自己社會的人民也分不同貴賤階級。一個諷刺的現象是,當耶穌在世上事奉那段期間,大多數自高的都得不到耶穌所帶來的祝福;大多數自卑的卻都得著耶穌的醫治、恩典、祝福。誠如耶穌所說的比喻:「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祢,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加福音18:10-14)
保持心靈裡的卑微態度──謙卑,主就必使我們在祂的面前、在祂的愛裡被升為高。耶穌的寶訓中說到:「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6)今日許多人因心靈空虛,竭盡心力去追求世上一切的人、事、物,以為可以滿足我們的心,解心靈的乾渴,終究只不過是飲鴆止渴。撒馬利亞的婦人就是一個好例子,不論她擁有多少感情,都不能滿足她,那不過是短暫解渴的水,並不能解心靈真正的乾渴。耶穌告訴她,除非她能回到神面前,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真神,就是必須找到那聖潔、公義的主,並與祂建立關係,進入祂的同在裡,才能得著那永遠不再渴的水泉,這也是基督門徒必須要真實地敬拜的原因。除非我們懂得追求心靈的富足,就是在真實的敬拜中,讓神的愛與聖靈充滿我們,如此才不會心靈貧窮得只剩下物質的富足。
三、不朽/必朽
務要智慧地追求不朽的事務,不要愚昧地追求必朽的事物!
富足的降卑有什麼好喜樂、滿足的?就字面上來看,從物質的豐富到缺乏,從生活的安逸處境到遭遇患難,的確很難叫人喜樂,但若我們能看到在失去和降卑的過程中,生命可以從失去會朽壞的而得到不朽壞的,那就可以有喜樂了。使徒保羅就有這樣深刻的體會:「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6-18)
現實生活中,「失去」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失去財富、工作、職務、東西、親人、平安、健康、甚至是生命,在每一次失去的過程中,悲傷、失落,甚至懊悔、憤怒等各種情緒總是會讓人們受傷、困住,主要是因為知道失去的無法回復,所以就更會為所失去的憂愁。但若轉念從另一個角度思想:父母會因為付出自己的青春、金錢、代價去培育出優秀、愛神、愛人、又能孝敬父母的兒女而憂愁嗎?豈不喜樂嗎?同樣地,無論是夫妻或朋友之間為了真誠的愛和情誼,都不會因付出代價和失去而感到難過、悲傷,反倒會因對方能感受到我們的愛與付出並給予回饋而感到喜樂和滿足。因為我們從付出會朽壞的,反得到了那更有價值和不朽壞的愛與情誼,即使是降卑和缺乏,仍能得著大喜樂。
在某些處境中,雖看似失去,從豐富到缺乏,從高位到卑微,但心裡卻是可以得到喜樂與滿足的,前提是藉著我們所付出的、失去的,得到更值得的、不朽的,這些往往才是人們更渴望擁有的,是可以存到永遠的。當我們明白這樣付出的意念,就可以讓我們更明白和體會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祂捨棄天上的榮華、尊榮、權柄,從富足降卑到世上來,如保羅所形容:「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6-8)耶穌從富足降卑與捨己,為的是要賜給我們永恆不朽的生命,雖然在人看來,耶穌基督是悲傷地受苦,但在基督的心中,祂卻是因著愛,喜樂與滿足地完成救贖,以會毀壞的身體換得我們可以得著不朽壞的生命。誠如祂所說的:「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由此可見,富足的降卑若可以將必朽壞的換得不朽壞的,那就是可喜樂的、滿足的追求了。雅各要我們學會從會朽壞的角度來看問題:「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雅各書1:10b-11)就是提醒我們不要看那些必然過去、會朽壞的,只能徒留悲傷和遺憾,總要在那必然朽壞的朽壞之前(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以會朽壞的換得那不朽壞的美善和永恆的生命,才能得著滿足的喜樂和永遠的福樂。
有一個故事:一對經濟拮据的老夫妻,兩人都默默地想在結婚周年送對方一份愛的禮物。老先生有一個懷錶,但錶鏈斷了,老太太有一頭漂亮的長髮,但髮簪壞了。老先生想,既然錶鏈壞了,不如把懷錶賣了,幫妻子買個好一點的髮簪吧!而老太太想,既然髮簪壞了,不如把頭髮剪了,幫丈夫買一條新錶鏈吧!就這樣,兩人分別悄悄地出門,等到晚上兩人回到家中,對視相望,都流下了眼淚。不知道看到這裡,我們會覺得這對老夫妻的眼淚是什麼樣的眼淚呢?若我們看到的是悲傷的眼淚,那我們可能看到的是那些會朽壞的東西,因為兩人所買的東西都沒用了、沒有價值了,徒留淒美的愛情;但若我們看到的是愛的眼淚,知道雖然新錶鏈和新髮簪都沒用了,但在那錶鏈和髮簪中的愛所代表的價值與意義卻是多少人羨慕和缺乏的一份犧牲的愛。當我們把眼光定睛在不朽的事務上,就會發現那些會朽壞的真的毫無價值。若有人拿不朽的去換那會朽壞的,就是愚昧人的行徑,智慧人卻會懂得拿那必然朽壞的去換得那不朽壞的、永恆的,得著心靈真正的富足。
結語
雅各提醒我們,卑微的升高,富足的降卑,都應該要喜樂。當我們能夠以屬靈的眼光來看這兩句提醒,並竭力地去做到:「深度/高度」──務要追求生命的深度,不要追求生活的高度;「心靈/物質」──務要追求心靈的富足,不要追求物質的富足;「不朽/必朽」──務要追求不朽的事務,不要追求必朽的事物,相信我們就能擁有真正的喜樂與滿足。
小組信息討論與延伸問題思想
- 就「深度/高度」──務要追求生命的深度,不要追求生活的高度,思想自己目前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在基督裡追求深度的操練和行動呢?
- 就「心靈/物質」──務要追求心靈的富足,不要追求物質的富足,思想自己如何不致因追求物質卻終不滿足,而是得著使心靈不會乾渴的活水?
- 就「不朽/必朽」──務要追求不朽的事務,不要追求必朽的事物,思想自己如何在必朽壞的事物毀壞之前可以轉換得著更有價值、不朽壞的事務呢?
大家來找查
🎯講道主題:窮得只剩下富有?!
📖經文出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勾選重要的關鍵人物或字詞
☐貧窮 ☐富有 ☐心靈 ☐物質 ☐不朽
☐生命的深度 ☐生命的高度 ☐喜樂 ☐滿足
📖找查新發現
用自己的話,寫下信息中的新發現,或是聽完想特別highlight的重點。
💬神透過今天的信息對我說
畫下你今天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或寫下一句你最被觸動的話。
🐑來點行動
聽完本週的信息,我可以怎麼做呢?請寫下本週給自己的實踐小目標:
☐與神的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學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家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心話大冒險
✦真心話
- 請寫下十件你覺得生命中能令你感到滿足與喜樂的事物。
📝這十件事物中,哪些屬於「物質的」?哪些屬於「心靈的」?
- 承上題,請從十件事當中排出前三名。
📝請分享你的前三名,哪些屬於「物質的」?哪些屬於「心靈的」?哪些屬於「不朽的」?哪些屬於「必朽的」?為什麼這些最能令你感到滿足與喜樂呢?
- 耶穌使卑微的心靈升高,祂所賜的活水解我們心靈的渴。
📝信主後,你的哪些部分被耶穌提升了?
- 在一週當中,你有多少時間花在「不朽的事物」上?又有多少時間花在「必朽的事物」上?
📝哪一件事花了太多時間?哪些事你希望能花更多時間?
✦大冒險
🙏組員此刻正在經歷哪些冒險與挑戰呢?
請寫下彼此代禱的需要,在本週持續為彼此禱告,並持續關心,以行動支持他!
✦小組溫度計(勾選你的心情)
☐😀很喜樂 ☐😇被鼓勵 ☐🥰很有愛 ☐🤝被支持
☐😌很平靜 ☐😭很感動 ☐🧘很放鬆 ☐😐很一般
☐😟有壓力 ☐😢很難過 ☐😳很尷尬 ☐😶在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