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撒母耳記上》16章至《撒母耳記下》4章構成一個明顯的文學單元,學者通常稱之為「大衛興起史」(History of the Rise of David)。這個單元並非完全依照年代順序(chronological order)編排,而是經過文學與神學意圖的整理與塑造
約翰福音, 啟示錄, 約翰一書「約翰文獻群」(Johannine literature)——即《約翰福音》、《約翰一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和《啟示錄》——的確共享一種強烈的「二元對立式思維」(binary or dualistic thinking)
啟示錄《啟示錄》中,「一千二百六十天(1260天)」與「一千年(1000年)」彼此呼應,構成了約翰末世觀中的時間神學互文(intertextual time theology)。這兩個時間並非單純的歷史年數,而是彼此詮釋的神學符號
啟示錄「無千禧年」啟示錄二十1-10的解釋;那一千年不是數字上的,而是個象徵,代表著現今、基督作王的、一段相當長的教會時期。在這時期,所有至死忠心的信徒都會與基督一同復活、一起作王(4;參提後二12);他們在末日的審判中不用滅亡(5-6;參11-15)